這么多年過去,你依然是我愿意繞很遠很遠的路去接近的人。 by 花大錢

鄭建東
高級工程師(教授級),國家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國家注冊土木(巖土)工程師。曾任瀚華公司結構專業總工程師,作為結構專業負責人或主要設計人多次獲得市級以上優秀設計獎。廣東省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審查專家委員會專家、廣州市建設科技委初步設計評審專家,廣州市建設科技委基坑設計評審專家,廣東省土木建筑學會理事(地下工程學會委員,地基基礎委員會常務委員)。
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獲工學學士學位以及工程碩士學位。
目前任廣州瀚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技術委員會主任,全面主持公司日常管理事務;并參與技術管理工作的討論與決策。
鄭建東:個人喜歡皮亞諾、福斯特、羅杰斯等高技派大師的作品,這與自己是結構工程師出身以及機械愛好者的興趣有關。目前最欣賞的是西班牙建筑師兼結構工程師卡拉特拉瓦,他的作品將力學美、生態美,以及建筑完美結合,這可能是每一位結構工程師的夢想。UED:您是如何平衡建筑設計公司管理者與設計師這兩個角色的?
鄭建東:畢竟個人精力有限,同時處理專業研究與管理協調事宜必定會帶來矛盾與掙扎。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逐步發現設計其實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更多時候是管理與溝通協調問題。成功的建筑師往往也會是積極的社會活動家。脫離社會、疏于溝通管理的建筑師會很難有實現自己構想的機會。我個人的解決辦法是合理分配時間段 :以充裕的時間完成自己的專業技術積累,再全力投入到管理工作中去,希望有一天可以做到將技術和管理融會貫通,形成一種互相促進的良性循環。UED:在建筑方案落地過程中,哪個部分是比較有難度的?
鄭建東:比較困難的是項目負責人對各專業的管理協調,以及施工圖各專業對建筑方案主創設計構思的理解和實現。項目負責人作為整個項目的管理者,應具備足夠的管理知識和協調能力,這甚至比其專業能力還重要。設計公司的管理者往往是學而優則仕,但一個設計高手并不等同于一個好的管理者。這意味著一方面要對項目負責人進行管理方面的培訓,另一方面要在權限、制度方面為其創造良好工作條件;下游專業尤其是結構和機電專業,可能會只關注自己專業設計的合理性,忽略從建筑整體方面去考慮問題以及理解和落實建筑方案構思。我們的處理方式是加強自己在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并提高自己的建筑專業素養,同時在工作流程中增加方案主創向施工圖團隊交底以及施工圖團隊向方案團隊反交底的環節。
UED:瀚華結構專業在造價控制和優化方面在業內有良好的口碑,作為曾經的結構專業管理者,您有何經驗可以跟大家分享?
鄭建東:瀚華是較早進行造價限額設計的設計公司。在造價控制這方面,瀚華現今提出的是“冰山理論”:露出水面風景良好極具效果的只占十分之一,水下看不到的則占十分之九。瀚華結構造價優化的重點已經轉向為正負零以下的基礎設計、抗浮減壓設計、基坑支護設計,以及地下室結構設計等。對于常規的建筑結構,地下部分造價優化的空間遠大于上部結構;而地上主體結構的重點在于呈現效果,以結構去最大限度地達成建筑構思,并發掘項目商業價值。今后會有更多數據與成果得以展示。
UED:您是否可以簡單介紹一下瀚華擁有著怎樣的建筑理念以及專業精神?
鄭建東:精品、專注,以及創新是瀚華一直秉承的專業精神 :精品,即以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雕琢設計精品,質量遠比利潤與規模更為重要;專注,即專注于瀚華自身優勢的房地產細分市場,不做遍地開花式的全面發展,這也使得瀚華在高層住宅、高層辦公樓、大型專業市場等方面表現優異 ;創新,即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瀚華在技術、產品、管理上不斷改進和調整,或許很多時候只是“微創新”,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瀚華始終在踏實邁進。質量和服務是瀚華立身之本,而持續創新是瀚華能否繼續發展的關鍵;瀚華提倡的是團隊精神和集體力量,尋求的是個人和企業的共同發展。針對企業現狀,管理層將進一步深入分析行業環境,繼續推動和革新公司戰略。

本文由UED采訪與整理
關注瀚華,分享精彩
官方網站:www.gzhanhua.com
微信訂閱號:廣州瀚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微信服務號:瀚華設計
微信企業號:瀚華企業號
新浪微博:@瀚華設計
騰訊微博:@廣州瀚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
QQ空間:http://2076660165.qzone.qq.com